首页 > 生态保护

万里海疆崛起绿色长城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17-07-11 10:21:16

8841

     在祖国万里海岸线上,正矗立起一座恢弘壮丽的绿色万里长城。

  从上世纪80年代启动至今,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已经走过20多年风雨历程。今天,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仑河口,长达18340公里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以坚如磐石的绿色身躯,护卫着身后广袤的热土和亿万民众,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绿化万里海岸线,让壮阔的林带守护疆土——这是大气磅礴的构想,是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是智慧与科技结合的顶层设计,更是亿万沿海民众守疆护土的壮举。
  沿海灾难逼出来的决策
  可以说,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是被残酷的自然灾难逼出来的决策,更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决策。
  我国大陆海岸线超过1.8万公里,沿海地区由于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都会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在上世纪末的10年间,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同时,我国沿海省区分布着70%以上的大中城市,近几十年来,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沿海地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迫在眉睫。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先后就沿海防护林建设作出过重要指示。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国家领导人又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作出了明确指示。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林业局《关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报告》上批示要求,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考察时,又特别了解了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有关情况,并指出“防护林太重要,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真宝贝”,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海防林建设的高度重视。
  正是为了应对沿海地区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遵照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精神,原林业部于1989年正式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1年,国家林业局又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目前,工程前两期已经完成并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效。
  科学规划构筑顶层设计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堪称伟大创举。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在近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建设防护林体系,古今中外都没有先例。
  因此,工程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成为这一绿化壮举的“定海神针”。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规划--《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1-2010年)》《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凝聚了中国林业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智慧与心血汗水。
  1988年,原国家计委批复了原国家林业部组织编制的《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1989年,工程试点建设启动。1991年至2000年,原林业部把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列入林业重点工程,在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的195个县(市、区)全面实施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1年,在全面总结上期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并实施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1-2010年)》。为吸取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的教训,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2005年-2006年,国家林业局对二期工程规划进行修编,将建设期限延长至2015年,进一步扩大了工程建设范围,丰富了工程建设内容。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
  2015年,第二期规划实施结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决策部署,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总结前期工程建设经验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趋势、新要求,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年)》。
  目前,新一期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扬帆起航。
  万里海岸线上绿飘带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浩大工程,是亿万沿海地区人民守疆护土的壮丽诗篇。
  沿海防护林体系肩负提高生态承载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改善沿海人居环境、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构筑国防绿色屏障六大绿色使命。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我国沿海地区已矗立起长达1.7万公里的绿色林带,犹如一条缠绕在万里海疆上的绿飘带,令世人瞩目。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五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综合体”,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和荒山绿化等,另外还有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森林碳汇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等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土地、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1年以来,工程区各建设单位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面积385.3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26.67万公顷,封山育林122.70万公顷,低效林改造36.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5.4%增加到目前的38.6%,提高3.2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由42215.15万立方米增加到64962.00万立方米,增加22746.85万立方米。沿海地区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生产力逐步提高。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在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强。一是保护了基础设施,发挥了防灾减灾作用;二是改善和调节小气候,减少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三是保育土壤,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持土壤肥力;四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五是固碳释氧,增加碳循环等。
  工程建设在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一是增加了木材储备和非木质林产品产量;二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直接带动了当地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方面,一是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工程建设内容与城镇一体绿化、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极大地改善了沿海城乡人民居住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二是工程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据估算,工程建设产生的年社会效益价值超过20亿元。

  • 重点链接
  • 主办单位:陕西省商洛市林业局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东段  邮编:726000

    电话:0914-2312263  Email:mingepc@163.com

    网站地图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陕ICP备19009703号-1 标识码:6110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