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保护

延安:退耕还林二十年 绿水青山富百姓

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8-08-27 09:39:10

8232

  1998年,吴起县率先实施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掀开了延安退耕还林工程的序幕,经过20年的努力,延安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077.46万亩。绿水青山,不仅扭转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还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广种薄收难温饱”的生活状况。生态巨变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生动诠释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记者:“我现在是在吴起县金佛坪流域,这个流域是吴起县1998年一次性退耕的。98年之前,流域内林地和草地加一起还不到4000亩。现在,该流域共有林地26400亩。”

 

  吴起县吴起街道金佛坪村村民刘正军:“1998年以前上山感觉,感觉整个山就是光秃秃的,老百姓靠天吃饭,有时候把地种上也收不上,有时候连种子也收不回来,白种了。”

 

  吴起县退耕办副主任王树学:“我们当时在吴起流行一个方言顺口溜,山是和尚头,沟是千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这是我们吴起当时农业生产的一个真实写照,当时由于土地的水土流失,大大的减弱了我们的农业生产力,群众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

 

  “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荒”的恶性循环,让延安人终于明白,“靠山吃山”的日子过不长久。1998年,延安吴起县开始实施封山禁牧、植树种草、舍饲养羊,一次性淘汰散牧山羊23.8万只。1999年,中央启动退耕还林政策,延安人开始“从兄妹开荒变为兄妹造林”。经过20年的努力,延安的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退耕还林为黄土高原增加1千多万亩“绿被子”的同时,老区群众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在延安甘泉县,退耕还林生态治理与治沟造地等措施同步实施,不仅让退耕农民人均达到了2.5亩的基本口粮田,而且建设了生产道路、灌溉系统等高效农业基础设施。目前,甘泉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示范县和延安蔬菜的核心区。

 

  甘泉县下寺湾镇龙咀沟村村民常红梅:“感觉挺好的,比传统的模式感觉无论是产量上还是什么都提高了,最好的时候一天卖四五百块,对这个收入还挺满意的。”

 

  延安市甘泉县农业局局长王冀川:“截至2017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产量达到15.8万吨。产值3.87亿元,棚均产值达到16408元。”

 

  近年来,延安各县区还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经济林果产业,宝塔、安塞的山地苹果,延长、宜川的花椒,延川的红枣,黄龙的板栗、核桃,成为退耕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在主导产业支撑下,延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退耕前的1356元提高到2017年的11525元。目前整个延安林果面积达到676万亩,实现产值在百亿元以上,森林旅游年直接收入达1.2亿元,林下经济年收入8.1亿元。

 

  延安市退耕办主任仝小林:“延安的退耕还林的模式,把基本农田建设,移民搬迁,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开发等等和退耕还林结合起来,解决农民长远的生计问题。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山青,水绿,天蓝,人富的这个目标。”

  • 重点链接
  • 主办单位:陕西省商洛市林业局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东段  邮编:726000

    电话:0914-2312263  Email:mingepc@163.com

    网站地图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陕ICP备19009703号-1 标识码:6110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