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保护

退耕还林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日期:2019-08-19 09:16:07

7968

8月6—7日,“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延安退耕还林20年”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延安吴起县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延安退耕还林20年成就与经验,为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史上的大事

自1999年以来,延安市率先在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介绍,作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策源地,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成果最显著的省份,而延安则是陕西退耕还林的第一市。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是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点,延安黄土变绿海让陕西实现了绿色全覆盖。陕西省特别是陕北地区,今后还要努力建设更优美的生态环境。

通过退耕,把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下来,种上树和草,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表示,延安是黄河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退耕之前,年入黄泥沙占陕西省入黄泥沙的1/3。退耕以来,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延安退耕还林是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缩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广全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使陕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足10%,提高到如今的46.35%,植被覆盖率高达79.8%,林用地占延安国土面积的78.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延安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表示,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从人与自然的视角反映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赓续,还影响着全球生态安全乃至世界的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标志性工程。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结束了我国几千年毁林开荒的历史,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表示,退耕还林改善了退耕还林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优化了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随着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整体面貌随之发生了极大变化。

“延安退耕还林20年,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的落实,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持之以恒地监管,也得益于延安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顾全大局、默默奉献的革命精神。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延长退耕还林补贴期限、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推动延安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工作迈上新台阶。”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徐长玉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退耕还林不仅是一个生态修复工程,也是一个有成本、有收益的经济现象。因此,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既要重视生态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要求我们既要改变思维方式,又要改变行为方式;既要改变生产方式,又要改变生活方式;既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改变社会发展方式。退耕还林还草,见证了一个民族齐心协力、共筑绿色梦想的决心和意志。退耕还林不仅绿化了荒山,还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陕西省社科联主席甘晖认为,通过退耕还林和发展现代农业,延安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同时,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也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的绿色发展之路。

2000年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看来,退耕还林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举措,是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社科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


  • 重点链接
  • 主办单位:陕西省商洛市林业局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东段  邮编:726000

    电话:0914-2312263  Email:mingepc@163.com

    网站地图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陕ICP备19009703号-1 标识码:6110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102号